我们需要针对老年人进行设计吗

发布 2021-01-23 阅读 16分钟

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真的忽略太久了,在我们对互联网时代习以为常的当下,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却一直处在互联网时代的边缘。疫情期间,老年人因为没有办法熟练使用智能设备而引发不便的新闻更是时常出现。

这不,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印发了一个文件,叫《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将从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以保障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生活。

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类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无障碍化普及率较低,适老化水平有待提升,多数存在界面交互复杂、操作不友好等问题,使得老年人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普遍存在图片缺乏文本描述验证码操作困难相关功能与设备不兼容等问题,使得残疾人等群体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多种障碍,面临“数字鸿沟”。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提升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及无障碍普及率,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要求概括 针对老年人,推出更多具有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鼓励更多企业推出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界面模式,实现一键操作、文本输入提示等多种无障碍功能。提升方言识别能力,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 针对视力障碍人士,推动网站和手机APP与读屏软件做好兼容,解决“验证码”操作困难、按钮标签和图片信息不可读的问题。推动企业设计研发智能导盲技术和功能。 针对听力障碍人士,鼓励互联网产品内容信息加配字幕,提高与助听器等设备的兼容性。推动企业提供在线客服等其他可替代电话客服的服务方式。 针对肢体障碍人士,引导网站和手机APP支持自定义手势,简化交互操作,推出更多贴合肢体障碍群体需求特点的互联网应用。 此外,针对当前互联网应用中强制广告较多,容易误导老年人的问题,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完成改造后的适老版、关怀版、无障碍版本,将不再设有广告插件,特别是付款类操作将无任何诱导式按键,以便各类特殊群体方便、安全地使用。 对象产品 首批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名单包括微信、淘宝、支付宝、百度地图、滴滴出行等常用app与网站,涵盖新闻、社交、交通、生活购物、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

老年人需要“老年版“吗?

我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而是应该思考,老年人真正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想到适老化设计,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那还不简单,大字加粗版、五颜六色配色和老年表情包 或者再出个老年纯净版本,无广告,功能简介明了,老年人肯定爱用。

这不,滴滴最近就出了个“滴滴关怀版”,可以让老年人“一键叫车”、“电话叫车”

image

<br> 这虽然是个好事,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以后的发展:干净简洁的老年版,哇,我们年轻人也爱用啊!那我们都去用这个小程序好了!省得还要下载APP占内存。

于是乎大家拥抱老年版,软件主体用户大量流失。企业也是焦头烂额,召开会议商量老年版本的去向。一边是国家的号召,一边又是利益的权衡,实在是两难。

image

<br> <br> 不知道大家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br>

  • 阳光刺眼,屏幕上的东西都看不清楚
  • 吵闹的车上,什么都听不清
  • 刚啃完鸡爪,手油油的没法摸屏幕

<br> 我们每个人都有暂时“残疾”的时候,所以无障碍设计不仅方便了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其实也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与其开发一个单独的老年版,倒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全设计

全设计

什么是全设计呢,来看一张图

image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觉得坡道是给乘坐轮椅的人使用的

image

但其实只要设计得当,所有人都可以从中获益

比如奥斯陆歌剧院的坡道设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全设计案例。坡道没有被设计为一个次要的辅助道路,它就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作为这一整个建筑的本身而存在。

image

这就是全设计的魅力,不仅是对老年人友好,而是对全年龄段友好

软件产品的“全设计”

字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APP上越来越爱用纤细的灰色字体了,导致有些功能性的文字对于视障用户很不友好。例如北京一卡通的APP界面,标签字体又小又细,反倒是卖东西的部分加大加粗,对于一个功能性软件来说是非常不可取的。

image <br>

排版

现在手机屏幕虽然越来越大了,但是软件厂商也是拼命的想在屏幕里塞东西,导致我们刚看到的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更别提老年人了,面对复杂的界面看不懂也记不住,就容易产生茫然感挫败感

image

<br>

其他

界面层面可以改进的还有很多,比如 <br>

  • 图标按钮的大小不能太小, <br>
  • 为照顾色盲用户,尽量不用颜色作为区分而采用大小粗细层级关系来区分 <br>
  • 第一次使用软件时做好操作引导 <br>
  • 在一些重要操作时添加物理震动 <br>
  • 提高对比度 <br>
  • 尽量提供标签文字 <br>
  • 在前期就定好软件架构,避免频繁更新功能模块的位置

......

image

我一直在强调的都是“全设计”,就是说以上这些都应该是所有完善的APP都应该考虑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单独开发的“老年版”。

为什么?

为什么不建议开发单独的老年版

我们在做所谓的老年人关爱设计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老年人是否希望自己被定义为老年人?

说个我自己的经历

我以前总担心网上乱七八糟的信息太多,担心父母操作不好会上当受骗,所以一直就没给他们装太多的软件,总是把手机给他们设置好,然后告诉他们,都弄好了啊,就直接用就好了,别乱点。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爸问我,别人都在看的那个短视频是在哪儿看啊?我也想下一个看。我才意识到,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年轻一代,是时代的弄潮儿,互联网的原生民,其实父母一代人也有想接触新事物的欲望,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想法,网络上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同样具有吸引力。 image 意识到这个,我之后就会主动给他们说网上好玩儿的东西,教他们发语音,开视频,以至于他们现在比我还会在网上冲浪。拍照分享,点餐购物,看电影刷剧一个不落,还玩起了智能穿戴。

这个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如果软件为了适老化,推出阉割版的“老年关爱版”,简单的把字儿改大点,确实满足了他们在物理上的需求,但其实是在剥夺他们融入这个时代的权利,从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孤岛image 同样的案例是联想。

联想之前为老年人设计了一款电脑,技术先进,设计优秀,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只卖出了五百台,这在大公司是很少见的失败。

为什么细分了市场还是失败了呢?

原因正是因为这个电脑是专门给老年人设计的,使用了嵌入式系统,在电脑里放了象棋游戏。他们认为老年人嘛,玩儿这个就足够了。但最终的结果表明,老年人并不想被定义为老年人image 我们现在是更加关注老年群体了,谈论的很多适老化设计都是将老年人作为一个孤立的孤岛人群来分析。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更多的是侧重身体物理的可访问性方面。

但当我们站在全设计的角度,用情感化设计来思考的话,考虑的重点不是老年人需要什么,甚至不是小孩子,青年人,老年人需要什么,而是要考虑作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是什么。

可能所有设计的关键就是,不要针对老年人设计

摆脱刻板印象——老年人就需要大大的字,鲜艳的配色和少的可怜的基础功能。

情感化设计——无需树立一个“这里有老人,请关爱”的告示牌,而是要把他们同样当成一个社会角色平等和耐心可能才是消除他们孤独感最好的办法。

(这一点同样适用残障人士,他们没有那么需要大家“特别的关爱”,更多想要的可能是平等相待) image 我想,未来的设计趋势是通过创造性思维,设计出一个全年龄段友好的空间——不管是现实空间还是网络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削弱年龄和人群的隔阂,最终走向一个充满意义的多元化环境之中。

可能很久之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机交互会变得越来越自然,到那个时候,就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年龄划分,因为当自然交互不断成熟的时候,身体物理的限制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就像轮椅上的霍金,也不妨碍他和宇宙对话,不是吗?